2022年1月24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通报第4/2022-Customs(ADD)号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1年10月29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拖车车轴(Axle forTrailers)作出的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建议,即生产商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为0.16美元/千克,其他生产商为0.31美元/千克。该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涉案产品包括全散件组装或半散件组装的拖车车轴。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87169010项下的产品。2、欧盟对中国味精启动反倾销部分期中复审自主立案调查2022年1月24日,欧盟对中国梅花集团(the Meihua Group)下属两家出口商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ongliao Meihua Bio-TechCo., Ltd.)和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Hebei Meihua MSG Group Co,Ltd)生产的味精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自主立案调查,重新审查涉案产品的出口价格及成本。涉案产品的欧盟CN 编码为ex 2922 42 00 (TARIC 编码 2922 42 00 10)。本案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除另行延期(2个月)外,本案终裁将于12个月内作出。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20日内提交案件评述意见及证据材料。2022年1月24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通报第03/2022-Customs(ADD)号称,终止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PVC胶膜(PVC Flex Films)的现行反倾销措施。4、土耳其对涉中国摩托车内外胎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2022年1月20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2/4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摩托车内外胎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维持2015年7月25日第2015/34号公告确定的反倾销税不变,中国涉案产品的税率为37%~100%、泰国为68%~100%、印度尼西亚为0~29%、马来西亚为19.6%~29%,有效期为5年,税率详见附表。5、美国对碳钢对焊管件作出第五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2022年1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巴西、日本和泰国的碳钢对焊管件(Carbon Steel Butt-Weld Pipe Fittings)作出第五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涉案产品的反倾销税,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在该项裁定中,5名委员均投肯定票,基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产业损害终裁,美国将继续对上述国家/地区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6、土耳其对涉中国自行车内外胎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2022年1月20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2/3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自行车内外胎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维持2015年7月24日第2015/35号公告确定的反倾销税不变,中国、印度和泰国涉案产品的税额为0.73~2.02美元/千克、印度尼西亚为0.66~1.49美元/千克、马来西亚为0.22~1.55美元/千克,详见附表,措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根据格鲁吉亚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格鲁吉亚2021年对中国出口增长迅速,中国成为格鲁吉亚最大出口市场。根据格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报告,格鲁吉亚2021年对中国出口额达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8.9%。中国成为格鲁吉亚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格鲁吉亚2021年出口总额的14.5%。格鲁吉亚经济界人士表示,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国家带来重要发展机遇。2021年,格鲁吉亚铜矿石、葡萄酒等主要对华出口产品都呈现较大增长,为格经济走出新冠疫情阴霾提供了强大动力。报告还显示,格鲁吉亚2021年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总额为42.4亿美元,同比增长26.9%。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分别是格鲁吉亚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出口额分别为6.1亿美元和5.31亿美元。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21日发布公告称,马来西亚已于17日向东盟秘书处提交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核准书。根据RCEP规定,该协定将在核准书提交60天后生效。马来西亚贸工部表示,RCEP将于3月18日起对马来西亚生效,将为马来西亚经济提供重要动力、增强多边贸易体系。“RCEP将成为马来西亚在疫情后重振国内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关键。”马来西亚贸工部预计,马来西亚将成为在出口方面从RCEP获益最多的东盟成员,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服务提供商也将得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RCEP今年1月1日起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0国生效,并将于2月1日起对韩国生效。据上海海关统计,2021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4.06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6.5%。其中,出口1.57万亿元,增长14.6%;进口2.49万亿元,增长17.7%;贸易逆差9173亿元,同比扩大23.4%。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比重提升。2021年,上海市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33万亿元,增长24.1%,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57.4%,比重提升3.7个百分点。上海市对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8069.3亿元,增长15.8%,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9.9%。同期,对东盟进出口5380.8亿元,增长11%,占13.2%。机电产品出口占近七成。上海市机电产品出口1.08万亿元,增长14%,占同期上海市出口总值的68.7%。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消息称,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十四五”首年,光伏发电建设实现新突破,呈现新特点。1、分布式光伏达到1.075亿千瓦,突破1亿千瓦,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2、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约2900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历史上首次突破50%,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明显。3、新增分布式光伏中,户用光伏继2020年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后,2021年超过2000万千瓦,达到约2150万千瓦。户用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如果说高铁是中国的一个名片,光伏产业就是中国的另一个名片。高分子化学专家李永舫院士指出,在2014年以前,中国的光伏产业还属于代工级别,把别人的光伏技术和生产线引入中国,生产的产品再出口到国外。“彼时,光伏企业靠打价格战生存,一旦国外市场限制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中国光伏产业即受很大打击。”李永舫院士称,现在不同了,中国的光伏技术在多个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生产的单硅晶和多硅晶光伏电池,价格便宜且转化率高,使用寿命达到25年,全球领先。同时,国内光伏需求不断上升,已经超过50%。“光伏产业的命运已经控制在了中国自己人的手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背后是中国光伏产业谋变破局的艰辛之路,勇攀世界之巅的突围之旅。2011~2012年,是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国“双反”和欧盟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年份之一。成本和技术优势不突出,让中国光伏产业处境艰难,备受美西方打压。十多年过去了,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光伏市场按下快进键。如今,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都在全球遥遥领先,全球前十的多硅晶制造商中,就有7家来自中国,世界前十的光伏电池片企业,几乎全部来自中国,而华为更是全球最大的逆变器厂商,占据了海外市场百分之十七的份额。美国据此妄想制裁中国光伏产业,但今非昔比,如今的中国不仅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技术,还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规模。美国恐怕难以挥动所谓的制裁大棒。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我国光伏产业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底气。此外,中国光伏产业还有了傲视群雄的技术能力。据李永舫院士介绍,中国最前沿的光伏技术,是光伏柔性材料技术,可以做得极薄。这样的电池可以直接贴在背包和衣服上,有太阳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给手机充电,实现可穿戴光伏设备的生产。如果未来价格下降,柔性光伏材料可以直接贴在汽车上,实现太阳能电池汽车上路。